2021/6/18
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,知识传播的速度已经今非昔比,加上国民保险意识的觉醒,人民对保险的认知有了较大改观。
很多消费者利用碎片化时间,学习掌握了一些保险基础知识,同时具有了一定的风险意识,便开始琢磨如何给自己和家庭配置保险来转移风险。
但保险毕竟算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行业,对保险的一知片解尚不足以为全家规划好所有保障计划,容易在投保时花冤枉钱。
今天给大家分享五个保险购置时应遵循的“先后原则”,遵循这五个原则,至少在购买保险的思路上,不会有错了。
保险购置遵循“五个先后”原则
1)先社保,后商保
社保是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,由社会集中建立的基金,具有公益福利性质。
目的是使劳动者在年老、患病、工伤、失业、生育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,能够获得国家和社会的补偿及帮助。
虽然这些保障都很基础,但却能做到老有所养,病有所医。
而且社保还可以带病投保,不限年龄,不用健康告知,需要报销时也不会除外既往症。
商保则是保险公司的盈利活动,保险公司收取保费、支付赔偿之后,也要保证公司有利润。
相对于社保来说,它可以提高保障水平,是对社保的补充。
我们可以将社保比作大白米饭,而商保则是玉盘珍馐。肯定要在保证吃饱了饭的情况下,再去追求口舌之欲。
2)先保障,后理财
保险姓“保”,保险最大的作用是保障功能,而非理财功能,不要本末倒置。
可以简单将保险保障功能理解为:遇到风险,导致个人/家庭出现财务问题时,可以获得财务解决能力。
并不是说只有医疗、意外等人身保障才叫保障。
但凡能够提供财务困境解决能力的都叫保障,包括养老保障、教育金保障、财产保障。
而理财则追求更多的利润产出。
选购保险时,应当先考虑保障功能,保证自己或家庭的财务状况不会陷入困境。
同时,相较于养老保障、教育金保障,人身健康及安全的保障更为重要,这些风险导致自身/家庭财务陷入困境的可能性更大,应该优先考虑。
3)先经济支柱,后老人小孩
孩童对于家庭来说,尚未开始承担经济责任,老人则是经济责任已尽。
而家庭经济支柱作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,承担着抚养小孩和赡养老人的义务。如果经济支出不行发生了意外或罹患重疾,整个家庭的经济来源可能会直接断绝,对整个家庭造成长远的影响。
很多父母都是在有了孩子之后,开始有了保险意识,第一份保单往往都是买给孩子的。
但孩子患病,父母尚能工作挣钱给孩子看病,养家糊口。父母患病,孩子是无法维持一个家庭的财务的。
4)先大风险,后小风险
保险最大的功能是转移风险,在没有发生风险时的支付保费,来保障风险来临时,生活不被改变。
所以我们首先要转移掉的,是能够对生活造成重大变故的大风险,如:重大疾病、意外身故、房屋损毁等大风险。
而一般的头疼脑热,感冒发烧之类的小风险,即便发生了对生活的影响也不会太大,在购置保险预算不足的情况下,可以选择风险自留。
5)先规划,后投保
明确自己为什么要买保险?给谁买?需要通过保险解决哪些问题?
是转移意外、疾病或死亡的风险,还是准备子女教育金、养老金、财富传承?
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购买多少保额的保险?能为之承担的保费是多少?
分析出自己/家庭的需求,才能对症下药,买到适合的产品。
选购保险产品不是抢购超市促销,同样一款保险产品可能对有些消费者是蜜糖,对有些消费者却是鸡肋。
五分钟搞定,轻松做保险规划